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今年上半年,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网民规模增速减缓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4.85亿,较2010年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网民总数持续攀升,但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增加了2770万人,增幅仅为6.1%,是近年来最低水平。新增网民的绝对数量,也小于去年同期(2010年上半年)3600万的水平。
互联网分析师孟凡新分析认为,网民规模增长放缓,是由于互联网应用普及缺乏新的促进因素。2009年3G手机上网带动了网民增长的新浪潮,随着技术与应用能量的逐步释放,易转化群体逐渐被渗透和纳入网民群体,目前非网民群体互联网渗透的难度加大。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报告显示,以往增长强劲的手机网民数,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据了解,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经历了2008—2010年三年的高速增长,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短短两年间手机网民数量净增达2.04亿。如今,我国手机网民的增长呈现出疲态,手机网民规模发展进入了平台期。
专家表示,手机网民呈现出“慢、快、慢”的S型增长曲线,这是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没有应用、资费等方面的较大变化之前,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将持续在一个较低的增长水平稳步发展。但是,随着用户体验的改进、新应用的出现、网络的进一步优化、资费的下调等,我国的手机互联网发展有可能跨入第二个增长阶段,开始一个新的S型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