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武汉!武汉!(长诗600行)
——双2O记事,写给未来人阅读的《史记》
湖北大学 黄家雄
【前言】庚子年年初,武汉发生的瘟疫大灾,让世人惊呆,封城隔离抗击疫情之事,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在家隔离的六十多天里,每天看手机,每天推窗远眺,有感慨,有焦虑,有欣喜。每天用诗行记下一点感触,就构建起如下的信息空间,试图让它成为历史的页码。
一
可能是双20的难遇的年份,
从天而降的长江好兴奋,
翻卷着浪花奔涌着,呼喊着!
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
却停下了匆匆奔走的脚步,
那么缓缓,那么缓缓,
就像江滩公园里散步的老人踱着方步。
即便与银练似的汉江拥抱,
也不见激浪腾跃。
不是这里楚天浩瀚,
也不是龟蛇镇守的江面水宽,
而是来到了美丽的武汉这个驿站。
他要在这儿看看风景,
他要在这儿陶冶一下性情。
等养足了精神,
再把遥远的路程赶。
他来到了琴台,
邀请伯牙重拾瑶琴弹一曲《高山流水》,
因为伯牙最知自己浪急浪缓的意蕴,
人间只有伯牙是自己的知音,
可称兄弟永远相伴。
他去拜会了李白、崔颢、王维、李商隐……
送上了一杯杯陈酿的美酒,
答谢他们写了那么多诗篇赞美自己。
那些绝美的诗意,
让自已的美容美姿得到人们的赞扬。
哦,他在汉江江口碰上了峨冠博带的屈原,
听,屈子又在行吟,
那深藏的意蕴仍是忧国忧民。
走吧,他请屈子吃了四季美的汤包,
去冠生园尝了尝新品粽子。
然后,他独自到东湖畔的博物馆,
拿起木棒敲响了古老的编钟,
演奏着一曲《春江花月夜》,
那宁静而悠远的曲调,
正好按摩着那疲惫的心灵,
惬意,惬意,劳累的筋骨正在舒展。
长江,长江,你是否知道,
一股剌骨的寒风正在密密的竹林中穿行。
公元2019年12月26日,
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了三个病人,
咳嗽、发烧,是同样的异常症状。
公元2020年元旦期间,
这家医院接诊这种病人达230左右,
医护人员已经十分紧张。
这个消息正在民间悄悄流传,
武汉身体已有抱恙,
一种不明来路的病毒侵入到了它强健的肌体,
肺叶有点变白,
症状是身体发热发烧。
这种病毒怪模怪样,
人传人风险极高。
华南海鲜市场不要去,
出门一定戴口罩。
“吹哨人”拉响警报,
首发张继先,后有李文亮。
靠近华南市场的那家武汉中心医院,
接诊这种病人,也手忙脚乱,
一个个医生加点加班,
一个个累得身架散。
此情此景,应验了“吹哨人”的判断。
可有关部门的官员说,
这是一种新冠病毒,
“有限人传人,儿童不易感染。”
于是,有医院作出规定,
不要外传新冠病毒,
要谈只能内部交流情况,
即便相报亲人朋友,
切勿留下文字性的材料。
武汉人生来“不服周”,[1]
有人问:“听说冇?”
有人答:“莫怕,权威部门说了,
有限人传人。”
有人说:“不信那个邪,怕么事唦!”
“不服周”的武汉人啦,
因为今年暖冬的太阳照着大地,
就好像看到了春天呼唤着燕子归,
就好像看到了晴川的汉阳树更滴翠,
就好像看到了鹦鹉洲的芳草绿得亮,
就好像看到了黄鹤楼的鲜花惹人醉。
看啦,看啦,
大街上迎新春的气氛浓得化不开,
霓红灯映着的红灯笼闪亮闪亮,
店门上贴的对联一幅幅期盼着双20吉祥。
每天,大街上车水马龙,
每天,汉正街上打年货的人挤挤撞撞,
每天,户部巷人流不息,
每天,歌厅里欢歌飞扬。
在省委礼堂里,
一场迎新春文艺晚会正在演出,
观众看得心花怒放。
记得吗?公元2020年1月18日,
百步亭的“万人宴”把迎新春气氛推向高潮,
四万人的宏大场面,
赚足了十四亿人的目光。
怎么过年,各人有各人的打算,
太子酒店里,一位主妇订好了年夜饭,
三十年存放的女儿红,
要把一家人喝个淋漓畅酣;
东湖绿道上,一对热恋的情侣订了机票,
要牵手爱琴海,
去把喜结良缘的吉日掐算;
在银行大厅,一位老人取出连号百元新钞,
嘻嘻, 一对孙女都考双百,
拜年时给一个鼓励的红包;
在社区门前,一对年轻夫妇打开了轿车后备箱,
往里塞暴回乡省亲的礼包,
没法,副驾座还要放着一箱老父亲喝惯的老白干。
嗨,浓浓的年味先熏得人醉了大半。
啊,武汉! 武汉!
你忍着病痛营造着安定祥和的氛围,
可你是否知道,
一场灾难已悬在头顶,
一场大悲剧即将上演。
啊,武汉!武汉!
你怎么忘了非典那长鸣的警钟,
你怎么成了愚昧的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