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89阅读
  • 0回复

《试论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 》 之阅读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912
积分
3815
威望
154
兑换币
0
传媒币
66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5-11-30
— 本帖被 杀出个黎明 设置为精华(2015-11-30) —

试论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
                    ——之阅读报告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传播学被引进到我国之后,传播学这门本身就脱胎于新闻学的学科研究在国内就迅速发展开来,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在很长一段时间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学科关系的大讨论。并且在学界和业界引起多次会议的专题讨论和不同学术代表们在思维和学科分类上的争论与博弈。2008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董天策教授在其论文《理性审视新闻与传播学之间的关系》中,对90年代中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大讨论进行了细致的汇总和分析,并致力于纠正在学界和业界之间对两类学科之间"伯仲之分"的两点论思考方式。而在此篇文章中,郑保卫教授如同董天策教授的初衷一样,试图帮助大家建立起对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关系定位的正确认知。

在《试论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后称《试论》)中,郑保卫教授从问题处理、学科定位、研究内容与范畴、展望与建议四部分入手,系统详细地论述了新闻学的学科概念、学科属性、研究范畴和社会功能。帮助学界和业界更好的发展新闻学,以使新闻学研究更加深入而不至多走弯路。从此方面而言,对新闻学学科认识的梳理和归纳就显得尤为必要和急切。这是一个方向的确认,目标的规划和整体事业的基本谋篇建构。

就学科源起而言,在中国,传播学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舶来品,而新闻学的研究则从20世纪初就已显山显水。自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结束了新闻学研究中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研究,而使得新闻学研究正式步入大学课堂,研究者也开始汇聚高等学府,对新闻学进一步的进行探讨与深究。但新闻学研究由于其自身研究理论、研究范式以及环境的条件制约,虽然起步早,可成长缓慢。这也就为后来传播学的引入和其在国外原有成熟范式和理论的支撑下,传播学研究开始迅速成长以至锋芒盖过新闻学。其实,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国内,传播学其实是脱胎于新闻学,二者之间有天然的联系和不可避免的研究交叉点。进而,这也为两只之间相互借鉴和互动发展制造了天然条件。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尤其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学界,传播学的冲击几欲取代新闻学。其中也有很多传统新闻学研究者开始转向传播研究,这也是的新闻学研究走向瓶颈期。自此,新闻学是否要划归于传播学、新闻无学等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并被广泛讨论。这一现象,也随着1998年新闻学获批为一级学科开始渐渐消声,学界和业界开始就传播学与新闻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观点达成共识。进而取而待之就是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背景与学科建设以及二者之间横向与纵向比较的进一步讨论和深入。在《试论》中,作者首当其冲的梳理这一历史问题并对新闻学与传播学作出横向比较就位整篇论文的谋篇布局打下基础,为后续的问题讨论与深入留下余地和空间。

"评定一门学科是不是能够独立地成为一门科学,首先要看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是否有自己特殊的矛盾性;其次要看其是否形成自身特有的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再次要看社会对这门学科知识的认知及接受程度",郑老如是说。研究对象是否有自身特殊的矛盾性,实际就是时候有自身的学科问题和研究余地,如没有一定的学科问题作为研究的基本空间,这也就自然失去了学科发展的前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了科学研究的起点,这不免就会让学科本身的存在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一切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而任何一个时代的新闻发展,都是这个时代的领跑者和历史的另类记录者,因此,对于新闻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就不言而喻。

新闻学自身的研究必然要有自身理论的支撑,当然,学科交融互鉴是学科发展的也是辅助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渠道。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理论是研究基础和研究工具,是在具体问题研究中的逻辑武器。因此,在新闻学研究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这门学科的学术积累和理论完善可窥一斑。同时,曾有研究学者提出新闻学研究是"术"的研究,即其研究范式偏向于实证调查研究,与传播学相比,"学理性"不够。进而提出了"新闻无学"之说。而实际现状是他们大多将传播学与新闻学的研究要么完全割裂、要么完全混淆,忽略了其实传播学也是一个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传统学科交叉的产物,也就是说,新闻学与传播学在其天然的联系之上,是可以彼此借鉴和互为补充的。并且,就传播学研究而言,以美国为代表的传播学研究也是以实证研究为基础不断发展和衍进的。而至于传播学的学理性,往往集中在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批判学派的研究领域。按照董天策教授的说法,新闻学与传播学批判学派都隶属于人文科学体系,而经验学派的研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也就是说,新闻学的研究相较于传播学研究而言,不失学理性。而之所以出现"新闻无学"的认识,往往是被新闻学研究中的业态研究一叶障目。

社会对新闻学的学科认知和接受程度,其考核标准可以从其学科建设以及业界发展中找到依据。其实,对于一门科学的学科认知和接受程度实为本门学科的社会价值和研究意义之所在。倘若一门学科的建立、存在和发展对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优化并无助益,那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新闻学的研究分为"历史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大领域。

就历史新闻学而言,其研究对象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的新闻事业史。新闻史学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它的研究在还原历史,帮助世人更清晰、更真实的了解历史,还原一个时代的图像。而历史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对于国民而言,其意义不言自明。

理论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对新闻学本学科的理论研究,以期揭示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是对新闻学发展和相关业务工作的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的总结和诠释。而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其自身的研究价值与生俱来,从一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往往可以窥探出这个时代的社会人文与思潮走向,这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分析与优化是天然的分析基础。而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和运行,要依赖于学科理论的指导和这一工具的充分使用。与此同时,新闻理论的不断探索也为研究者提供基本的研究思路和特有的学科思维。

相比之下,应用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就距离民生更近。新闻事业作为社会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必然认识到这一事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的意义以及社会从业者的利益所在。同时,其实应用新闻学的研究是新闻学研究真正落地的一个分支和渠道。其打通了学界与业界之间的联系,更强有力的建立起新文学研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链接。因此,应用新闻学的研究即为新闻业务的研究,进一步讲:在报刊、广电新闻时代,应用新闻学的研究就是着眼于"采、写、编、评"的研究和反哺;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铺开与白热化发展,新闻业务的研究就不再局限于"采、写、编、评"这四个方面,关于新技术形态下新闻信息的呈现方式、以及内容与形式之间的深入融合也必然成为应用新文学研究的应用新闻学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互联网技术下的社会已经从里到外产生巨大变化:大到国家外交以及国家形象的呈现,小到普通民众的新闻获取与阅听方式的转变。因此,这也给理论新闻学的研究提供了可供探索研究的新空间,而新闻史学的研究在对比研究中也会得到长足发展。

因此,随着社会环境与现状的革新,环境在日新月异,而新闻学科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更不能吃老本"养身体",要想使新闻学不在时代发展中被淘汰,那便必须诉诸发展,而发展的原动力来于创新。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一创新并非闭门造车之术,而是要应时而动,从现实环境中激发新闻本体研究的观念创新,进而推动其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为应用新闻学的研究谋篇布局,实现其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从而带动新闻事业的发展,激发社会进步繁荣的时代痛点,实现全面发展。

分享到
更多
快速回复
限140 字节
论坛有严格审核机制,任何灌水帖和广告帖都会被扣分甚至禁言!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