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媒人论坛分享了我英语政治的复习经验后,有些朋友还想听听我对专业课有什么建议。我的专业课两门都在120分以上,但是理论课还有点小小的遗憾 ,因为我的一位同学拿到了130多分,我想自己应该在复习或答题上还有所欠缺,在这里我就说一下自己一点不太成熟的经验。
其实理论和业务两门课,我更愿意看业务,因为采写编评和实践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书上有很多有趣的例子,看起来不会那么枯燥也相对简单,所以对于业务课我就不多说,只是提醒大家课本一定要熟,因为考试时有绝大部分题是纯客观性的,比如名词解释和简答没有发挥余地,我的书精读了两遍,勾出重点后开始背诵,到考试之前,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所以考试时对于客观题自我感觉失分很少。大家不要觉得背诵课本是很困难的事情,其实就只有前几遍的时候困难些,到了后来熟悉了,基本一两个小时就能翻一遍,所以看个十几、几十遍也不是不可能的,对于那些时间紧的同学,推荐在精读一遍的基础上,背诵不少于3遍,也基本能应付。另外,一般学校的业务课题目都会有一道写作题,简单点的是写消息,大部分会给出新闻材料写评论,在这个题上,有的同学很容易失足落马,为什么呢?那就是跑题,有的同学一味求新,在把握不到位的情况下往往会偏离题目,这样阅卷老师就很难给出高分,我的经验是如果你的写作水平并不是非常强,还是选择四平八稳的写作方式,这样分数即使不太高,但也绝对不会太低。还有一点就是仔细研究几篇经典作品并学着模仿一下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你写出的东西会让人看起来比较专业,我没少研究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评论,所以对于自己的业务课成绩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想锻炼自己写作能力的,可以到传媒人论坛的习作点评版块看看,把自己习作发上去,让论坛上的版主和研友帮着点评一下,我想对与提高评论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我再说一下理论课,也就是新闻史和新闻传播理论。很多同学感觉这两门比较枯燥,不知道怎么去把握。其实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复习初期根本摸不着头脑,面对新闻史上繁复驳杂的史实和从未听说过的传播学理论,真是不知道从何下手。起初我看的很慢,第一遍差不多看了一个月才看完,但很仔细,基本上把我认为的重点都勾画出来了,然后开始背诵,但内容太多,背诵的效果并不是太好,于是我就跟自己的研友商量,看有没有好的方法能有效的记下那些枯燥的东西。经过摸索和实践,并吸取了传媒人网讲座中版主们的经验,总结出了一点新闻史和理论的复习小窍门,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以线串点,以点带面
这一个经验主要针对新闻史,新闻史上的知识点比较多,记忆难度较大,而且又很容易忘记,但大多数新闻史教材的历史线索都比较明晰,所以我的经验就是用历史线索把驳杂的知识点串起来,然后再把这些点扩大成面。举个例子来说,关于中国古代报纸,从唐邸报开始,每个朝代都有所变化和改进,这样按照朝代把各种报纸类型串起来,再把内容补充完整,复习起来就比较明了;又如对新中国成立前党的报刊事业发展也有技巧可循,其中重要的点就是把握几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建党初期、北伐战争时期、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而每个时期都会有几个代表性的报纸,再进一步把这几个报纸的知识完善起来,这样,党报的发展历程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出题都能轻松应对了。
二、专题在手,做题不愁
这一点对于新闻史和理论复习都是很有效的,每门课程都有些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必须准确记忆和背诵的,那怎么才能更快更精准的记住这些知识点,那就是做成专题,例如新闻史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几次大的报案,像“苏报案”“大江报案”“新生事件”等,把这几个事件放在一起对比着记忆,就能记得又牢固又准确,而且无论是名词解释、简答还是论述,都能应付自如。又如几个重要的报人,王韬、梁启超、于右任、邹韬奋等,也可以把他们的办报思想集中做成专题来记忆。新闻传播理论也是同样的,尤其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如“把关人”、“沉默的螺旋”等都可以做成专题卡片。我所做的专题卡片有几十张,到了复习的最后阶段,我基本上不太看教材,主要是翻看这些卡片,考试的时候脑子里的记忆基本都是卡片上的东西。在专题方面,不得不提的是传媒人网的热点解析,还是学长学姐的口碑靠谱,确实帮我节约了很多的复习时间,无论是每月专题解析、热点大事件专题解析还是理论专题解析,小编的提示都非常到位,逻辑性值得好好学习,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看其中是怎么把理论灵活运用在答题中的,这个需要自己去体会,就不多说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最好找一个考同一方向的研友一起复习,大家可以互相提问,这样可以让记忆在不同的情形下得到强化,不至于走入记忆定式。我和我的研友就是这样的,常常互相提问,走在路上的时候,让对方复述教材内容,每人一章,效果非常好,记忆也很长久。
最后感谢传媒人网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到这里我的三篇文章就完全写完了,其中肯定会有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希望大家给予谅解和指正,让我们一起进步。最后,祝愿每一位勤奋的传媒人都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