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l=0,money]七天的上海书展是书迷们朝拜的“圣地”,也是各路文坛大师对于阅读、写作,以及时下热点问题发表观点、碰撞灵感的平台。在此期间,我们将推出“晨报七日谭”,每期三位名家将就共同话题正面交锋。今日话题聚焦微博,当作家内心的表达被140字碎片化和即时化,他还有愿望写作吗?当读者沉迷在140字的节奏中,他还能完整读完14万字吗? 140字短文究竟会对我们的阅读和写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骆以军(台湾地区作家)
荐好书:董启章的《天宫开路》
逛书店:最后一次去书店是3天前,台北有不少二手书店,经常路过了就去逛
我没有用微博,但是用Facebook。我认为微博不能算阅读,我会利用Facebook看资讯,但是无法从当中吸收信息,并且很影响定力。我觉得微博充其量只算是一个联系工具,只要有定力就不会影响阅读或者写作。
李学勤(历史学家、古文学家)
荐好书:推荐一本书是很难的,因为不知道读者对象是什么,不过人人都能读的书我想是应该比较经典的书,我觉得中国最传统的经典应该还是《大学》、
逛书店:最近一次去书店买的书是《中国简帛书籍史》
从140个字的篇幅来看,我认为一个合乎逻辑的推断常常不会是那么几个字就能解决的。如果我们只关注浏览和点击,却不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缺乏对一些看法和观点的了解,就会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读者特别要注意一点,要从微博里跳脱出来,寻找更广更深的角度,去了解背后的事实。
丘成桐(现代数学家)
荐好书:最有价值的书推荐我父亲(丘镇英)写的《西洋哲学史》,这本书对我在数学上的研究有很大影响。
逛书店:我从来不在网上买书,还是喜欢在书店买书的感觉。最近买的一本书是台湾出版的《蒋介石日记》。
虽然微博很短,但写诗也很短,中国的诗才多少字,五言诗才20个字,却能表达很多内容,七言诗也没有多长。因此我认为不在于140个字是否足够表达内容,更不在于短和长,问题的关键还是看你写的时候有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如果你没有用心,就算给你一千个字、一万个字的篇幅,我觉得也写不好。因此,我觉得微博的短写作和短阅读并不会对作家和读者带来影响。
[观点]
■作家
董启章:我没有也不留意微博,但媒体带动着群众趋向于快和短,所以或许会对长篇小说产生影响。
毕飞宇:我认为微博对写作和阅读的影响不大,而且微博可以推进公正,并且对推进民族文化进程怀有信心。
钱文忠:我想微博会改变中国。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媒体,用相机发他自己看到的东西,讲他想要讲的话。
■读者
刘小姐 (学生 18岁):微博上的话题很多,时尚的语言也泛滥着,充满了年轻人趋之若鹜的新型事物。消息借助微博得以传播得更迅速,但是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规范化,也有不少内容不适合学生。
陈先生(公务员 26岁):微博不会对阅读和写作带来恶劣影响,反而会牵引现代人的写作方式进化,我认为将来可能会流行“核心文”,而且年轻人拥有自己的语言方式很好。
张女士(软件开发师 45岁):我非常看好微博,我认为微博完全不会影响青少年的阅读写作能力。而且微博中有许多名人及时对时事进行解释反而很吸引人,微博还能锻炼写作走向精简
[/sell]